学术研讨会
当前位置:首页 > 所庆专栏 > 学术研讨会

“全球科技史视野下的中国与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举办

2017-06-02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为庆祝建所60周年、促进国际科技史领域的交流与发展,于5月30日至6月1日举办了“全球科技史视野下的中国与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德国、美国、英国、俄罗斯、法国、韩国、爱沙尼亚等国家和两岸三地的28位专家,围绕中国的科学技术与世界文明、科学技术史研究的新视野与新路径等问题发表高水平报告,奉献了一场有关全球化和科学技术史的国际学术盛宴。来自国内外的14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和研讨活动。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张柏春研究员在开幕致辞中感谢各界来宾对自然科学史所建所60周年的祝贺和长期支持。他认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科学技术史学家逐渐采用“全球化”等概念与视角阐释知识发展的全球史,从分科的历史研究到多元、交叉学科的历史研究,从纯粹史实的考证研究到综合的、应用的历史研究,从国别史研究到全球化视角中的跨文化、跨国的历史研究。这为科学技术史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并促进了学科结构的转变。本次会议正是希望在全球化的背景中,为不同文化背景、话语体系中的科学技术史学家提供交流的机会与平台,回顾过去、前瞻未来,交流和探讨研究方法、学术范式等理论问题与国际合作的前景。

 

  与会学者就科学技术的起源与发展、知识传播的载体与途径、全球化知识传播与互动的历史、科学技术史研究的趋势以及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与国际上其他的科学史机构的历史与现状等议题阐述了富有时代意义和启发性的思想观点。同时,学者们还探讨了科学技术史学术共同体在全球化的视野中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的学术优势及美好愿景。

会议议程(点击查看 

张柏春,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CAHST主编

 

Jürgen Renn,德国马普学会(Max Planck Society)人文社会科学部主任,马普科学史研究所所长,Science in Context、波士顿科学史与科学哲学书系和CAHST等主编

 

Matthias Schemmel,德国马普研究所研究员

 

AlfonsLabisch,德国国家科学院科学史和学术史研究中心主任,杜塞尔多夫大学前校长

 

苏荣誉,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文化遗产科技认知中心前主任

 

Joseph W.Dauben,美国纽约市立大学教授,国际数学史学会前主席

KarineChemla,巴黎第七大学及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教授,欧洲科学史学会前主席

田淼,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西方科技史研究室主任

 

Dmitry Shcherbinin,俄罗斯科学院科学技术史研究所所长

梅建军,英国剑桥李约瑟研究所所长

 

赵志军,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科技考古中心主任

王思明,南京农业大学农业文明研究院院长

 

Christopher Cullen,英国剑桥李约瑟研究所前所长,东亚科技史与医学史学会前主席

Francesca Bray,英国爱丁堡大学教授,美国技术史学会前主席

石云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主任

金永植,韩国首尔国立大学教授,东亚科技与医学史学会前主席

冯锦荣,香港大学人文社科研究所执行所长

韩琦,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所长,《自然科学史研究》主编

PeeterMüürsepp,爱沙尼亚塔林理工大学教授,ActaBalticaHistoriae et PhilosophiaeScientiarum主编

张嘉凤,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

张大庆,北京大学科学史研究中心主任

王作跃,美国加州州立理工大学普莫娜分校教授

YureBaturin,俄罗斯科学院科学技术史研究所前所长,宇航员,俄罗斯联邦英雄,俄总统前顾问

Nadia Asheulova,俄罗斯科学院科技史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所长,Sociology of Science & Technology主编

张九辰,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学位委员会主任

胡大年,美国纽约市立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在接近会议尾声举行的圆桌会议中,与会专家就当今科学技术史研究的热点问题、学科发展进行探讨,并着重讨论了高水平、国际化的科学技术史期刊的建设发展等问题,对自然科学史所新创刊的Chinese Annals of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寄予期望并提出建议,表示积极支持办好这个新的国际学术平台。

  张柏春在闭幕致辞中再次感谢与会学者长期以来的支持与帮助,强调科学技术史研究的全球化视野与国际交流合作,展望更加繁荣的科技史学科的未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