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资源

古典目录导航系统(史语所)

访问方式

公开访问

点击此处进入系统首页

 

数据库简介

本系统拟采取现代编目、图书信息技术的优点,将中文古典书目加以数字化,以提供人文学者功能多元的古籍在线研究利器。从学术角度来看,本计划既是承先,也意欲启后。2006年,本计划主持人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密尔瓦基分校信息学院李鹤立教授,参考现代分类编目理论及研究方法检视汉刘歆《七略》(以《汉书艺文志》为基础),在国际权威学术刊物中发表了一系列论文。这些论文强调中文古典目录独有的特色、探讨《七略》的哲学基础,尤其着重于认识论和汉代儒家的意识形态,因而在知识组织 (knowledge organization) 学界颇受瞩目。本计划的初期构想即来自此《七略》的研究,期盼借重最新科技呈现古典目录的多元功能;另一方面,目的也在创造一个新颖灵活的数字环境,激发更多古典目录研究的可能性。

古典书目的价值有二,清代学者章学诚表达得最为简扼透彻:“辨章学术,考镜源流。”除了基本的书目讯息,古典书目最具学术性的是提要和分类法;三者合一,才能发挥彰显学术结构、条析典籍源流的功能。相较于中国的传统书目,今日的编目学源自西方,并不重视学术的异同和源流。古典书目则受限纸本的载体与形式,仅能以手动翻检、人工记忆判读,给古籍研究、利用带来了极大的障碍。若能将其数字化,建置成一导航系统,借助信息科技卓越的检索、搜寻与整合能力,将可成为功能更完备的研究利器。在此前提下,本计划提出一个三合一的构想:第一,将重要的古典书目逐步数字化;第二,参考当代在线目录的理论及机器编码规格;第三,采用最新信息技术来呈现分类体系及发展源流。

在今日的互联网上,有不少古典目录已有数字版本,有些更有多个版本。除了质量参差,那些版本绝大多数只是将目录作为一般文献、文本,没有加入目录的机读格式,这样的数字化文献功能极为有限。理想上,目录系统中除了应包含原书的大小序和提要外,若可再透过个别典籍、作者所独具的识别号与权威控制,协助个别典籍与作者的搜寻,将毋须顾虑人名或典籍题名的变动,这是本系统未来努力的方向。

本系统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傅斯年图书馆执行2014年本院数字文化中心-数字人文学专题、2015年科技部-数字人文学门之计划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