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会议
当前位置:首页 > 合作交流 > 国际会议

李约瑟以来中英科学合作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研讨会

2009-08-04

李约瑟以来中英科学合作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研讨会

  19432月至19463月间,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组建并领导了中英科学合作馆,以实际行动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与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做出了贡献。借着李约瑟博士传记中文译本《李约瑟:揭开中国神秘面纱的人》(作者Simon Winchester,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机会,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英国剑桥李约瑟研究所和英国研究理事会中国代表处共同发起了这一次学术研讨会。

  研讨会于2009421日在英国研究理事会中国代表处的李约瑟厅举行。英国研究理事会是涵盖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基金性组织,中国代表处是其在欧洲以外开设的第一个外派机构,20071030日在北京挂牌成立,办公地址设在海淀清华科技园搜狐大厦内。研讨会分为三部分:一,历史概述与李约瑟;二,中英科技合作;三、文化、制度与展望。

  十位报告人及其讲题依次如下:刘钝(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英之间的早期科学接触;Christopher Cullen(古克礼,剑桥李约瑟研究所所长):李约瑟在战时中国的工作——重庆的中英科学合作馆;付邦红(中国科技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李约瑟关于中国科学状况呈蒋介石的秘密报告;Sir Brian Heap(皇家学会会员与前外事秘书):与中国同行30年共事的回忆和感想(视频发言);David G Evans(北京化工大学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在中国的介入——从蛋壳瓷到温室和绝缘电缆;石涌江(剑桥大学制造研究所):全球制造业方面的中英合作——中国创新能力的增长与英国制造业的重新配置;Chris Godwin(高德文,英国研究理事会中国首席代表):李约瑟以来数十年间中国科学的制度化;Robin Porter(前英国驻华使馆科技参赞,英国研究理事会顾问):中英研究合作中的跨文化问题;David Bacon(英国驻华使馆科技参赞):国际合作的目前活动、未来动向和趋势;吕永龙(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局长):中英科技合作的展望。

  报告之后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自由发言。

  出席研讨会的还有来自国家科技部、中国科学院、英国苏塞克斯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的代表,我所领导、专家和研究生多人出席了研讨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