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以下简称“科学史所”)是中国科学院内少数兼具科学与人文的基础研究单元,属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性建制,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三大综合性科学技术史研究机构之一。科学史所定位于研究科学技术的历史、本质和发展规律,认知科学技术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复杂关系,探索科技史研究的新方向与新方法,探讨科技发展战略问题,促进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
作为国家队,六十多年来科学史所充分发挥建制化和体系化优势,多次组织国内外同行实施100人以上的重大研究项目,主持编撰出版《中国科学技术史》(26卷)、《中国传统工艺全集》(20卷20分册)、《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研究丛书》(35种47册)、《科技革命与国家现代化研究丛书》(8卷),获得多项国家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部委科技成果奖以及中国图书奖,引领国内科技史学科发展方向,并在各时期服务国家需求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研究所主办《自然科学史研究》、Chinese Annals of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CAHST,《中国科学技术史(英文)》)、《中国科技史杂志》和《科学文化评论》四个刊物。拥有具国际影响力、收藏资源丰富的科技史专业图书馆——李俨图书馆,建有能够开展科技史研究与科技文物模拟复原实验、数字仿真研究与成果转化等工作的综合实验室。注重与国外科技史机构、学术组织和学者建立广泛的联系,同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科研机构、高校以及专家学者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研究所为科学技术史理学一级学科和科学技术哲学二级学科博士及硕士学位授予点,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现有37位硕士生导师、17位博士生导师,是高水平科技史专门人才及相关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基地。迄今为止,已在两个专业上独立或与海外联合培养研究生400余名,为国内外的科学史研究、科学传播、科学教育、科技政策与文化事业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
2026年,研究所拟招收统考硕士研究生6名左右。此人数为预计招生人数,实际招生人数以教育部和国科大下达计划后,培养单位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确定的分专业计划数为准。欢迎广大优秀学子申报。
单位代码:80029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55号 邮政编码:100190
联系部门:研究生部 联系电话:010-57552514 电子邮箱:fuyunlei@ihns.ac.cn
学科、专业名称 (代码) |
研究方向 |
拟招收 人数 |
考试科目 | |
071200 科学技术史 |
01.科学技术史,包含但不限于:科学史、技术史、医学与生命科学史、科技与社会、科技考古、科技传播与教育、科技遗产与数字人文。 |
5名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4科学技术史 ④889科技哲学综合 | |
0101 哲学 |
010108 科学技术 哲学 |
01.科学技术哲学,包含但不限于: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科技发展战略等 |
1名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4科学技术史 ④890哲学综合 |
注:
1.科学技术史专业本次统考拟招收总人数为5名。其中包括4个常规名额,以及1个额外单列的“数学史”方向名额(导师周向宇)。
2.招生导师名单可参见研究所网站,最终录取导师由研究所、导师、学生双向选择决定。
3.以上专业皆为全日制,可接收定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