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科学史所STS中心邀请,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教授、清华大学STS中心主任杨舰先生于9月24日来科学史所作学术报告,题目为“从原子弹到原子能:日本的核开发”。报告由科学史所STS中心主任刘益东研究员主持。
杨舰教授的报告包括五部分内容:科学家与原子弹、原子弹与原子能、走向新体制的建设、回到冷战的现实中和启示及联想。报告以日本原子核物理核心人物仁科芳雄为例,讲述了日本科学家对待基础研究与核科技的态度及做法,他们认为即使在战争期间,也还是应该努力推进基础研究。目睹原子弹造成的巨大灾难和悲剧,仁科积极投身反战反核运动中,反映出杰出科学的社会责任与远见。从原子能开发的冷战背景开始,杨舰教授通过分析苏联建造世界上首家核电站的动因和真相,揭示冷战期间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外交博弈。日本深受原子弹灾难之苦,在是否进行原子能开发问题上日本科学界内部产生了激烈争论,不少日本科学家明确反对,强调冷战期间任何原子能的和平利用都不可避免地转移到军事目的上。日本科学家努力避免原子能开发的风险,起草“原子能宪章”,包括确保“不做一切与核武器相关的研发与应用”等,朝永振一郎强调原子能和平利用的“公开、民主、自主”三原则,并作为一个整体加以执行。尽管日本科学家对原子能开发始终保持谨慎态度,但是在政界、商界和国际竞争环境的作用下,并不能如愿,例如,发生了福岛核事故等。最后,杨舰教授指出回顾这段历史的主要意义在于,面对新兴技术快速发展,应高度重视开展科技重大风险治理与人类安全研究,他呼吁从最广泛的共识做起,加强对新人文主义的理解和传播,对新兴技术治理的研究是科技史的新视角和STS的新课题。
作为STS领域和日本科技史研究的知名学者,杨舰教授的报告史料翔实丰富、旁征博引、条分缕析,极具启发性,引起热烈反响,特别是他通过分析日本在核开发过程中学界、政府、公众、外交等多方错综复杂的关系,极好地展现了STS视角下科技史研究的特色和优势,深受科学史所等与会学者和研究生的欢迎,问答讨论持续不断,大家收获满满,意犹未尽。
科学史研究所STS研究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