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5日下午,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邀请了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科学中心副主任,科学史与科学教育教研室主任,科学与文明研究中心主任田松教授作了题为“从STS到STSE:一个可操作的研究纲领”的报告。报告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刘益东研究员主持。
田松教授首先提出了科学史的多样性和它在不同学科中的定位问题,指出科学史与科学技术、哲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有密切联系,并分析了中美科学史学科的不同发展情况,强调了科学史学科的归属问题。随后,讲述了将STS(科学、技术与社会)扩展为STSE(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必要性,讨论了如何将科学史与环境史结合起来,以更全面地考虑科技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形成一个更完整的研究叙事,并介绍了STSE作为一个研究纲领的操作手段、方法论原则、叙事策略和编史纲领的重要性。
田松教授早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并获得科学史博士学位(博士学位论文《纳西族传统宇宙观、自然观、传统技术及生存方式之变迁》),同时他还拥有科学哲学博士学位(博士学位论文《一个整体论的建构方案——惠勒科学哲学思想初探》),他知识广博、视野开阔、思想敏锐,探新开拓,著述颇丰,在垃圾研究和科学主义批判等领域极有建树,他提出了“科技产业链(STPI)”变成“科技产业污废链(STPIPW)”“工厂生态学第一原理”和“科技产品污废周期律”等独到见解,令人耳目一新,刘益东研究员给予高度评价。报告结束后,与会者围绕田教授提出的新视角、新思路,就如何深入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等进行了深入问答和热烈讨论。
研究所STS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