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S学术活动

学术报告《再建中医:药品、动物药对中医的影响(1950-1990)》

 

  朱佩仪 Liz P.Y. Chee(国立新加坡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博士后,是国立新加坡大学与-爱丁堡大学联合项目毕业的第一个博士生,同时也是国立新加坡大学Tembusu学院的研究成员。) 

  报告题目:《再建中医:药品、动物药对中医的影响(19501990)》 

    2016913日(周二)上午10:00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209会议室 

  内容提要:每一个典型的现代中药材批发市场里都能看到很多动物药,普通的有蛤蚧,土鳖,贵重的则有鹿茸,冬虫草等。其中有一部分的动物药在古代本草如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里有记载,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动物药是在近代,特别是毛时期才出现的,尽管他们一直都被视为“传统中药”。我的报告将从中国医药历史的背景下探讨动物药,主要观点是:毛时期的政策极大推动了动物药的发展,政策因素推动了动物药的养殖、应用和研究的发展。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世界各国尤其是苏联在动物用药上给予认可,这鼓励新中国积极大量培植与生产动物药。苏联新创的“组织疗法”促进了一系列以动物组织为原料的动物药研发。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剂型,如熊胆眼药水、鹿茸或壁虎注射剂等。 

  参见:新加坡国立大学朱佩仪博士报告——再建中医:药品、动物药对中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