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历史的视野探究科学与技术,从科学的历史吸取智慧和力量
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史大讲堂第二十八讲
板块运动与大陆地壳
演讲人:孙卫东 研究员
孙卫东,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百人计划、杰青。主要从事利用地球化学手段研究地质事件、环境变迁和成矿过程,重点从事元素地球化学性质与成矿规律研究。共发表论文180余篇,其中SCI论文118篇。SCI他引1200余次,880余篇施引论文中有660余篇是国际SCI论文。(国际)经济地质学家学会Fellow,负责亚洲事务的副主席(2010-2013);(国际)地球化学学会戈尔德施密特奖评委(2012-2015);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同位素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IODP 技术委员会委员;GCA、Chinese J Geochemistry及《地球化学》副主编。2008年获得安徽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第三),2010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四)。
内容提要:
地球有别于太阳系其他类地行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地球拥有板块运动和大陆地壳。板块构造理论是固体地球科学的重要基石,与相对论、量子论、DNA双螺旋结构等并称二十世纪自然科学十大关键科学进展。简单说来,板块构造理论的核心是洋脊扩张和板块俯冲。在过去数十年里板块构造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对洋脊扩张的研究已经很深入,但是仍然存在很多科学问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大陆是人类的家园,同时也是主要的矿产资源产地。据统计现在人类利用的固体矿产资源中95%以上来自大陆地壳。大陆地壳的形成机制长期以来存在争议;有关其生长演化的研究也一直是固体地球科学的研究热点。
讲座时间:2013年6月21日(周五)) 14:00-17:00
地点:海淀区中关村东路55号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401会议室
联系人:王莹、范勇
电话:010-57552517、57552525 邮件:kyc@ihns.ac.cn
大讲堂博客:http://blog.sina.com.cn/kejidajiangtang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协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欢迎参加!
乘车路线:可乘坐26、333、466、47、498、619、641、696、740、751、85、913、944(支)、983(支)、运通109、运通113、特9路等公共汽车到保福寺桥西下车,到路南六层灰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