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史研究范式的扩张——第二十六讲科学技术史大讲堂成功举行
发布时间:2013-06-03
2013年5月24日下午,西北大学数学系主任曲安京教授做客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史大讲堂,以“重读现代数学史的一种方法——兼论数学史研究范式的扩张”为题做了精彩的演讲。讲座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510会议室举行,自然科学史所邹大海研究员主持了本次讲座。
曲安京曾于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做了45分钟的邀请报告,此次讲座是对上一次报告更进一步的阐述。曲安京将中国数学史研究分为两个范式:强调“发现”的李钱范式和提倡“复原”的吴文俊范式。他借用库恩对范式的定义,确认了吴文俊范式的存在,并且利用库恩的范式转换理论,认为中国数学史的研究应该是经历了从“发现”(李钱范式)到“复原”(吴文俊范式)的范式扩张。但是,除了以上两条数学史研究路线以外,曲安京认为还应该扩张出第三条数学史的研究道路,即对后人心目中的历史的重构。他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在对问题的研究中,人们会逐渐形成研究框架,后人会沿着这个框架继续研究。就好比登山,后人会按照前人所画的地图登山。他认为研究登山者眼中的这张地图是数学史研究的一种新途径。他以Galois理论和泛函分析的创立和发展为例,介绍了他如何开展数学史研究。
讲座后,当被问及其理论的实用性和能不能为对数学家起指导作用时,曲安京说道,科学史研究应该是为历史、教育和科学三方面服务,但是他并没有期望个人的数学史研究为数学研究做出巨大贡献,如果能为科学史研究和数学教育贡献出一份力就已经达成了自己的心愿。
曲安京在做演讲
现场听众积极地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