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网站地图| 留言反馈|内部网站|English|中国科学院|新版网站
科学传播
站内检索
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史大讲堂第二十二讲:东西交响——论数学发展的主流和近代数学的多元文化来源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2-07-03

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史大讲堂第二十二讲

东西交响

——论数学发展的主流和近代数学的多元文化来源

                 

演讲人:李文林  研究员

李文林,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江苏常州人。196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曾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数学会秘书长,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副理事长,国际数学联盟数学史委员会委员,美国麻省理工学院Dibner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现任《中国科学·数学》常务副主编。主要研究领域为近现代数学史,代表性著作有《数学史概论》、《数学的进化——东西方数学史比较研究》等。

内容提要:

数学的发展包括了两大主要活动:创造算法、解决问题和演绎推理、证明定理 。算法创造昌盛于古代和中世纪的中国、印度,形成了数学发展中强烈的算法倾向;定理证明是希腊人首倡,后构成数学发展中演绎倾向的脊梁。这两种倾向在文艺复兴前夕的碰撞、交汇,对近代数学的兴起产生了深刻影响。

李文林教授将在本期演讲中阐释数学发展史上这两大主流,并讲述文艺复兴的前哨意大利早期的主要数学成就及作为近代数学诞生标志的解析几何与微积分诞生的历史,揭示近代数学的多元文化来源。

讲座时间:201276日(周五)  1430-1700

地点:海淀区中关村东路55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401会议室

联系人:王莹、范勇

电话:010-5755251757552525         邮件:kyc@ihns.ac.cn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协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