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网站地图| 留言反馈|内部网站|English|中国科学院|新版网站
科学传播
站内检索
科技大讲堂第二十讲梁波研究员畅谈在中国的殖民地科学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2-05-17

2012516日下午230,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党委副书记梁波研究员作客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史大讲堂,为观众们带来了一场有关“在中国的殖民地科学”的精彩演讲。梁波从殖民地科学的由来开始,介绍了殖民地科学在中国的情况,并对殖民地科学作了客观评价,最后在与观众的互动中讨论了与殖民地科学相关的问题。

 梁波首先介绍了殖民地科学的由来。殖民地科学最先由乔治·巴萨拉提出。乔治·巴萨拉把殖民地科学理解成是一个国家发展现代科学的一个阶段,处于资料搜集与拥有独立科学传统之间的环节。当前,殖民地科学问题逐渐成为一些国际会议关注的热点,印度、日本、中国的学者对此都有研究。梁波在演讲中阐释了他对殖民地科学的理解。他认为殖民地科学主要是一国以科学技术为手段来掠夺另一个国家的财富、资源。

 随后,梁波通过例举满铁中央试验所、满铁地质调查所、上海自然科学研究所的建立和当时取得的科技成就,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殖民地科学对中国以及中国科学发展的影响。他在演讲中还介绍了一些在华从事科研活动的日本科学家,如对侵华产生愧疚的丸泽常哉,发现油页岩的铃木庸生,日本战败后彻底留在中国的冈田家武等等。

如何评价日本在中国的殖民地科学?梁波认为日本在中国的殖民地科学是为日本的侵略战争服务的,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科学的发展。日本的专利制度和保密制度非常成熟、严密,涉及的领域也非常广,能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另外,日本学术界的学术氛围和科学态度,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科研处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