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至12日,应台中自然科学博物馆、高雄天文学会和嘉义天文学会之邀,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所长孙小淳研究员率团赴台湾考察台湾专家复原的苏颂水运仪象台,研讨进一步的科学复原研究,并与台方交流天文科普教育。参访团一行共6人, 包括: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天文学史研究专家宁晓玉副研究员和王广超博士,国家天文台二部主任汪克敏研究员,开封市政府秘书长屯汴京先生,和开封市科学技术局局长牛西岭先生。 此次参访活动是“苏颂水运仪象台科学复原研究项目”的一次重要学术活动,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国家天文台、清华大学、开封市政府共同合作实施。
8月5日,参访团乘坐班机抵达台北。次日上午,一行6人参观了台北故宫博物馆,下午来到台中自然科学博物馆,在馆长孙维新教授和馆长特别助理莊美玲女士的带领下参观了其中的自然史博物馆。台湾新竹清华大学科学史专家琅元副教授、毛传慧副教授、研究生施玲瑄,台湾大学10多名学生一并参观。 8月7日上午,孙馆长带领参观了馆中陈列的按1:1大小复原的水运仪象台模型,进入内部认真观察。 然后在馆学术厅召开研讨会,就水运仪象台的复原问题与台方专家进行了讨论。据介绍,台中自然博物馆陈列的模型依据苏颂所撰《新仪象法要》的文献内容复原而成,是世界上第一座功能完备且依据原尺寸而建的木样模型。此模型的施工图出自时任台中自然博物馆助理研究员郭美芳女士之手,1991年底由广仁营造公司建构木阁,林建成先生制作“浑仪”、“浑象”,1993年8月成功展示。此模型充分展示了我国古圣先贤在天文观念、机械制造方面的杰出成就。在整体木样的营建方面,尤其值得借鉴。
![]() |
图1 参访团成员与台中自然博物馆专家在水运仪象台模型前合影 |
![]() |
图2 孙小淳研究员和高雄天文学会理事长陈宗庆先生互赠纪念品 |
![]() |
图3 孙小淳研究员在水运仪前赠送林聪益副教授纪念品 |
8月10-11日,参访团一行由高雄经台东、花莲返回到台北。11日晚,受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毛传慧副教授和台北故宫博物院周维强博士之邀参加宴会,就两岸科学史交流问题进行了融洽的交流。8月12日晚,参访团乘坐班机回到北京,圆满地完成了考察任务。
(王广超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