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队伍
  • 郭金海

教育背景

1、2000年9月至2003年7月,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科学技术史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

2、1997年9月至2000年7月,在天津师范大学数学系攻读硕士学位(科学技术史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

3、1993年9月至1997年7月,在天津师范大学数学系学习(数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03年7月起参加工作,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2007年1月晋升为副研究员;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任所内青年研究员;2014年4月晋升为研究员;2017年6月被批准为博士研究生导师。

   研究方向

     中国数学史、中国近现代科技史、中国科学院院史

   论著目录

学位论文 

1、博士学位论文:《清华大学数学系与中国现代数学》,北京: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2003年。

2、硕士学位论文:《同文馆〈算学课艺〉研究》,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0年。

专书

1、《中国近代中学数学教科书研究》,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22年。

2The Establishment and Reconstruction of the Academician System in China. Shanghai: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Press; Singapore: Springer, 2020.

3《现代数学在中国的奠基:全面抗战前的大学数学系及其数学传播活动》,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9年。

4、《院士制度在中国的创立与重建》,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年。本书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项目批准号13FZS017)成果,于2017年9月获第三届科史哲青年著作奖。

5、《有话可说——丁石孙访谈录》(丁石孙口述,袁向东、郭金海访问整理),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3年。 本书于2014年11月入选全国图书馆推荐书目(2013年度),2015年12获第三届湖湘优秀出版物奖。2022年由香港开明书店更名为《丁石孙访谈录》再版。

6、《席泽宗口述自传》(席泽宗口述,郭金海访问整理),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1年。本书于2013年11月入选第四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文艺少儿类图书;收入陈久金主编《席泽宗文集》第6卷(自传与杂著),北京:科学出版社,2021年。

7、《徐利治访谈录》(徐利治口述,袁向东、郭金海访问整理),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9年。本书于2010年12月与《20世纪科学口述史》丛书其他8种作为一个整体荣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提名奖、第三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

8四元玉鉴(汉英对照本)》(郭书春现代汉语翻译,陈在新英译,郭金海整理),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6年。

论文

1、《华罗庚:中国杰出的战略数学家》,《科技导报》,第41卷第17期(2023年),第47~57页。

2、《民国初期日本对中国中学数学教科书的影响》,《枣庄学院学报》,第40卷第5期(2023年),第1~10页。

3、《晚清汉译日本中学数学教科书研究》,刊于邹大海,郭金海,田淼主编《探史求新:庆祝郭书春先生八十华诞文集》,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23年,第259~276页。

4、《晚清数学教科书<代数备旨>的底本与编译》,《自然科学史研究》,第41卷第2期(2022年),第215~233页。

5、《陈省身、华罗庚和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二战和冷战期间的跨国数学与迁移》(王作跃、郭金海),《数理人文》,第21期(2022年),第26~59页。

6、《再论<12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的制订与实施》,《科技导报》,第39卷第12期(2021年),第51~64页。

7、《华罗庚对多复变函数论研究的突破与获奖》,《科技导报》,第39卷第5期(2021年),第148~161页。

8、《中国近现代数学史研究》(郭金海、陈克胜),徐泽林主编:《与改革开放同行:中国数学史事业40年》,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21年,第237~257页。

9、《1953年中国科学院访苏代表团对苏联的访问》,《自然科学史研究》,第39卷第4期(2020),第504~527页。

10、《中央研究院与华罗庚对苏联的访问》,《中国科技史杂志》,第41卷第4期(2020年),第496~509页。

11《严敦杰与<人类科学文化发展史>的修订》,《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26卷第1期(2020年),第18~23

12、《实践“计划科学”:1955~1956年中国科学院两个长期规划的制订与影响》,《自然科学史研究》,第38卷第2期(2019年),第140~164页。此文由《科学技术哲学》转载,详见第2期(2020年),第61~78页。

13、《中国科学院与新中国科技事业的奠基(1949~1956)》,《科技导报》,第37卷第18期(2019年),第109~121页。

14、《1945年华罗庚对中国发展计算机的建议及其流变》,《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第48卷第6期(2019年),第479~490页。

15《中国科学院科学奖金评奖吴文俊折桂始末》,刊载于纪志刚,徐泽林编《论吴文俊的数学史业绩》,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9年,第234~245页

16、Trans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Movements: Shiing-shen Chern, Hua Luogeng, and the Princeton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 from World War Ⅱ to the Cold War(Zuoyue Wang 王作跃,Guo Jinhai 郭金海). Chinese Annals of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9, 3(2):118~165.

17《严敦杰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自然科学史研究》,第37卷第3期(2018年),第315~326页。

18、《抗战西迁前国立浙江大学数学系的崛起》,《科学文化评论》,第14卷第5期(2017年),第17~43页。

19、《太平洋科学协会海洋学组中国分会的成立与影响》,《中国科技史杂志》,第38卷第3期(2017年),第266~293页。

20、《陈建功与高中数学教科书的编撰》,《自然科学史研究》,第36卷第1期(2017年),第76~85页。

21、《民国时期中央研究院学术奖金的评奖活动》,《民国档案》,第4期(2016年),第67~76页。

22、《数学史家梅荣照传略》,《自然科学史研究》,第35卷第2 期(2016年),第237~249页。

23、《贯彻“百家争鸣”方针——1957年中国科学院第二次学部委员大会述论》,《科学文化评论》,第13卷第2期(2016年),第32~53页。

24、《中国科学院领导体制的历史转折——1981年第四次学部委员大会述论》,《科学文化评论》,第12卷第3期(2015年),第44~68页。

25、《抗战前北京大学数学系的课程变革》,《中国科技史杂志》,第36卷第3期(2015年),第280~299页。

26、《黄炜传略》,《中国科技史杂志》,第36卷第1期(2015年),第82~88页。

27、《从“九章”到“中国古算书”——王季同致李俨信解读》,《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21卷第1期(2015年),第14~18页。

28、《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北京大学数理学会》,《自然科学史研究》,第33卷第4 期(2014年),第494~508页。

29、《抗战前分析学知识的传入——王尚济译著<解析数学讲义>探析》,《科学文化评论》,第11卷第5期(2014年),第81~98页。

30、《伯克霍夫与奥斯古德在北京大学讲学始末》,《数学与人文》,第12辑(2014年),第63~83页。

31、《奥斯古德与函数论在中国的传播》,《中国科技史杂志》,第35卷第1期(2014年),第1~15页。

32、《1980—1981年院士制度在中国的筹备与搁浅》,《科技导报》,第31卷第30期(2013年),第49~60页。

33、《竺可桢与新中国的科学史研究事业——基于档案和日记的新考察》,《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19卷第2期(2013年),第14~20页。

34、Selection and Transformatio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Soviet Union: Formulation of the Regulation on Postgraduate Cultivation b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 Its early Stage. Sociolog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3,4(1):40~46.

35、《中国大数进位法之历史》(田淼、郭金海),《中国科技术语》,第15卷第1期(2013年),第24~25页。

36、《蒋介石˂中国之命运˃与中央研究院的回应》,《自然科学史研究》,第31卷第2期(2012年):180~200页。

37、《1980年以来美国中国近现代科技史研究述要》,《中国科技史杂志》,第33卷第3期(2012年),第259~272页。此文由《新华文摘》转载,详见《新华文摘》,2013年第2期,第151~155页。

38、《民国时期的大数命名及争议》,《中国科技术语》,第14卷第2期(2012年),第44~51页。

39、《异军突起:抗战前的清华大学数学系》(Ⅰ)、(Ⅱ),《数学与人文》,第5辑(2011年),第67~95页;第8辑(2012年),第33~58页。

40、《1957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的增聘》,《中国科技史杂志》,第32卷第4期(2011年),第501~521页。

41、《“以襄盛举”:抗战前清华大学对学术团体的资助》(郭金海、朱俊鹏),《自然科学史研究》,第29卷第4期(2010年),第487~505页。

42、《抗战后清华大学数学系的系务问题与师资危机》,《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第38卷第5期(2009年),第604~609页。

43、《中国科学院早期研究生条例的制定》,《科学文化评论》,第6卷第6期(2009年),第82~98页。

44《1940年中央研究院第二届评议员的选举》,《自然科学史研究》,第28卷第4期(2009年),第399~421页。

45、《傅斯年与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选举》,《古今论衡》,第19期(2009年),第37~64页。

46、《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候选人提名探析》,《中国科技史杂志》,第29卷第4期(2008年),第326~343页。此文由《中国现代史》转载,详见第5期(2009年),第28~41页。

47、《中国科学院科学奖励制度的建立与首次科学奖金的评奖》,《科学文化评论》,第5卷第4期(2008年),第17~40页。

48、《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与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的成立》,《自然科学史研究》,第26卷第3期(2007年),第273~292页。

49、《中央研究院的第一次院士会议》,《中国科技史杂志》,第28卷第1期(2007年),第1~19页。

50、《1948年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的选举》,《自然科学史研究》,第25卷第1期(2006年),第33~49页。

51、《晚清重要官办洋务学堂的中算教学——从上海广方言馆到京师同文馆》,《汉学研究》(台湾),第24卷第1期(2006年),第355~385页。

52、《华尔和胡德关于螺旋弹簧新公式的研究及王季同的回应》,《自然科学史研究》,第24卷第4期(2005年),第330~344页。

53陈在新与〈四元玉鉴〉的英文译注》,《中国科技史杂志》,第26卷第2期(2005年),第142~154页。

54清华数学系早期的办学举措》,《科学》,第56卷第4期(2004年),第43~46页。

55《京师同文馆数学教学探析》,《自然科学史研究》,第22卷增刊(2003年),第47~60页。

56、《王季同的电网络分析新方法及其学术影响》,《中国科技史料》,第24卷第4期(2003年),第312~319页。

57、《王季同与四元函数的微分法》,《中国科技史料》,第23卷第1期(2002年),第65~70页。

58、《清华大学聘华罗庚为数学系主任始末》(郭金海、袁向东),《中国科技史料》,第22卷第4期(2001年),第368~375页。

书评

1、《陈省身在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张奠宙、王善平〈陈省身传补正〉》,《自然科学史研究》,第25卷第4期(2006年),第398~409页。

2《评苏云峰〈抗战前的清华大学,1928-1937〉》,《汉学研究》(台湾),第21卷第2期(2003年),第497~505页。

口述史文章

1、《我的早期经历与数学史研究工作——郭书春先生访谈录》(郭书春口述,郭金海访问整理),刊于邹大海,郭金海,田淼主编《探史求新:庆祝郭书春先生八十华诞文集》,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23年,第494~499页。

2、《张恭庆:我的数学人生》(张恭庆口述,郭金海、赵振江访问整理),刊于郭九苓,孙赵君,任燃主编《万物皆数,学有所宗:北大数学名师教育谈》,北京,北京出版社,2021年,第50~60页。

3《忆峥嵘岁月 探学史新元——李兆华教授访谈录》(郭金海问,李兆华答),《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24卷第2期(2018年),第1~7页。

4、《我的人生经历与学术生涯——程贞一教授访谈录》(程贞一口述,郭金海访问整理),《自然科学史研究》,第34卷第3 期(2015年),第370~395页。

5、《我与数学和控制论之缘》(陈翰馥口述,郭金海访问整理),刊于张天明主编《100个人的“中国梦”》,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4年,第16~21页。

6、《我在北大当校长》(丁石孙口述,袁向东、郭金海访问整理),《炎黄春秋》,2013,(10):13~20。

7、《我在北京大学的前期经历——丁石孙访谈录》(丁石孙口述,袁向东,郭金海访问整理),《科学文化评论》,第9卷第2期(2012年),第85~109页。

8、《我所知道的华罗庚与陈省身——徐利治先生访谈录》(徐利治口述,袁向东、郭金海访问整理),《书屋》,2007年第5期,第16~24页。

9、《徐利治:从留学英国到东北人民大学数学系》(徐利治口述,郭金海、袁向东访问整理),《中国科技史料》,第25卷第4期(2004年),第345~361页。

10《回顾西南联合大学数学系——徐利治教授访谈录》(徐利治口述,郭金海、袁向东访问整理),《中国科技史料》,第25卷第2期(2004年),第175~184页。

参加撰写与编纂的著作

1、《探史求新:庆祝郭书春先生八十华诞文集》(邹大海,郭金海,田淼主编),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23年。

2、《科技强国》(白春礼主编),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22年。撰写第1章“开启科技强国之路”和第2章“苏联对中国科技事业的援助”。

3《微积分总部》,刊载于《中华大典·数学典》之《会通中西算法分典》第3册,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537~834页。

4《数学教育与考试总部》,刊载于《中华大典·数学典》之《数学概论分典》,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311~441页。

5《未来10年中国学科发展战略·总论》(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编),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年。撰写“中国科学院学部”部分。

6、《中国科学技术史·数学卷》(郭书春主编,李兆华副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年。撰写第6编第33章第1节之“清末的留学活动与数学留学生”、第2节之“洋务学堂的数学教育”,第3节之“数学社团”、“数学刊物”。

7、《严敦杰》,刊载于汪前进,黄艳红主编《中国科学院人物传》,第1卷,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年,第629~634页。

8、《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刊载于《中国科学院院属单位简史》(王扬宗,曹效业主编),第1卷下册,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年,第874~892页。

9、《中国科学院教育发展史》(张藜主持撰著),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年。撰著该书“中国科学院教育史纲”部分前3章,编撰该书1976年前大事记、附录和机构沿革。

10《中国数学史大系》(第8卷)(该卷主编李兆华,全书主编吴文俊),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撰写第4编第2章第2节“同文馆《算学课艺》”、第6节“数学刊物”。

11、《中国科学院六十年(1949~2009)》(画册,内部出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年。编撰第3章“向科学进军的‘火车头’(1956~1966)”(与王扬宗合撰)。

译文

1、《18世纪中叶的新方法》、《地球科学中水与火的作用》,刊载于[美]罗伊·波特主编,方在庆主译《剑桥科学史》,第4卷(18世纪科学),郑州:大象出版社,2010年,第366~374页。

2、《英国“数学及其应用协会”之缘起》(J.T. Combridge原著、郭金海译、袁向东校),刊载于《数学译林》,第24卷第1期(2005年),第70~72页。

3、《个人的运气——为什么前近代中国可能没有发展概率思想》(Mark Elvin原著,郭金海译,段耀勇校),刊载于刘钝、王扬宗主编,《中国科学与科学革命——李约瑟难题及其相关问题研究论著选》,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426~496页。

其他文章

1、《1950—1970年代中国数学家对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科学》,第74卷第6期(2022),第59~62页。

2、《纪念与思念:<席泽宗文集>出版感怀》,《中华读书报》,2022年1月26日。第16版。

3《缘系口述史:缅怀徐利治先生》,载杜瑞芝主编《传奇数学家徐利治》,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9年,第345~353页。

4、《王季同:最早在国际刊物发表数学论文的中国学者》,《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7月28日,B02版。

5、《当选院士,不是进了“安全岛”》,《人民日报》,2014年2月13日,第23版。

6、《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的选聘与增聘》,《世纪》,2013年第1期,第41~45页。

7、《中国科学院首届研究生的招考》,《科苑人》,2011年第3期,第45~47页。

8《前沿研究与科普志趣的结合——〈10000个科学难题·数学卷〉评介》(书评),《科技导报》,2010,(16),第124页。

9《数学大家 传奇人生——纪念华罗庚先生诞辰100周年》,《中学生数理化》,2010,(11),第6~9页。

10从校注本到中法对照本——〈九章算术〉研究20年》,《科学时报》,2004年12月23日,星期四,B3版。

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报告

   1、2005年7月24日~30日,在北京参加第22届国际科学史大会,作题为《晚清重要官办洋务学堂的中算教学》的学术报告。

    2、2008年7月14~18日,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参加第12届国际东亚科学史会议,作《傅斯年与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的选举》、《钱宝琮及其数学史研究》的学术报告。

3、2010年6月27~30日,在北京参加第12届国际中国科学史会议,作题为《20世纪50年代中国科学院前两批学部委员的推选》的学术报告。

42011年10月12~14日,在北京参加“中俄科学院历史比较研讨会”,作题为《苏联影响下的选择与改造:中国科学院早期研究生条例的制定》的学术报告。

5、2013年10月4~7日,在俄罗斯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参加“中俄科学院历史与创新研讨会,作题为《中国科学院教育工作的历史与贡献》的学术报告。

6、2015年10月16~18日,在德国埃尔兰根大学参加“成功的故事,过去,现在,未来:埃尔兰根IQN及其视角”(Success Stories,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The Erlangen IQN and its Perspectives)国际会议,作题为《从埃尔兰根IQN到我当前的学术研究》的报告。

7、2015年10月25日,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参加“赛先生在中国——中国科学社成立百年纪念暨国际学术研讨会”,作题为《贯彻“百家争鸣”方针——1957年中国科学院第二次学部委员大会述论》的学术报告。

8、2016年7月1~5日,应德国马普学会科学史研究所的邀请,参加“比较视野下的中国科学院院史和马普学会会史研究”研讨会(Workshop),作题为《中国科学院领导体制的历史转折——1981年第四次学部委员大会述论》(A Historical Turning Point in the Leadership System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The Study of the Fourth General Assembly of the Academic Divisions in 1981)的学术报告。

9、2016年10月24~28日,应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巴黎迪德罗大学林力娜(Karine Chemla)教授的邀请,参加“古代世界中的数学科学”项目(the SAW Project)终期会议,作题为《中国古代数学文本在晚清新式学校的使用——从上海广方言馆到京师同文馆》(TheUse of Ancient Chinese Mathematical Texts in the New Schools established during the Late Qing DynastyFrom the Shanghai Guangfang Language School to the Imperial Tongwen College)的学术报告。

10、2017年12月16~17日,参加“继承与创新:中国科学史研究的回顾与瞻望——纪念严敦杰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作题为《严敦杰与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学术报告。

11、2019年5月9~10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参加“纪念吴文俊院士诞辰一百周年暨数学科学与数学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作题为《中国科学院科学奖金评奖吴文俊折桂始末》的学术报告。

12、2019年5月11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参加“第十届中国数学会数学史分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数学史与数学教育会议”,作题为《中央研究院与华罗庚对苏联的访问》的学术报告(该会议于2019年5月11~12日举行)。

13、2019年9月21~22日,参加中国历史研究院首届新时代史学理论论坛,作题为《新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70年》(郭书春、郭金海合作)的学术报告。

142019年10月12日,在河北大学参加纪念祖冲之诞辰159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作题为《实践“计划科学”:1955~1956年中国科学院两个长期规划的制订与影响》的学术报告(该研讨会于2019年10月12~14日举行)。

15、2019年10月26~27日,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参加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2019年度学术年会,作题为《1945年华罗庚对中国发展计算机的建议及其流变》的学术报告。

16、2019年11月30日~12月1日,在北京香山参加“中国科学院与中国现当代科学”学术研讨会,作题为《实践“计划科学”:1955~1956年中国科学院两个长期规划的制订与影响》的学术报告。

172020年11月14~15日,在北京西郊宾馆参加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2020年学术年会,作题为《突破与获奖:1949—1955年华罗庚的多复变函数论研究》的小组学术报告。

182020年12月5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参加当代中国史京师论坛——2020年年会(主题“中国共产党领导新中国建设的成就与历史经验”),作题为《1953年中国科学院访苏代表团对苏联的访问》的学术报告(该会议于2020年10月12月5~6日举行)

19、2022年8月1~3日,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参加“第九届数学史与数学教育学术研讨会暨数学史分会成立40周年纪念会”,作题为《学习日本的尝试:王永炅和胡树楷合编新制数学教本研究》的小组学术报告。

20、2022年12月17日,线上参加吉林师范大学主办的“数学史与数学文化青年学者论坛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学天元基金数学史与数学文化高级研讨班”,作题为《晚清汉译日本中学数学教科书研究》的学术报告(该会议于2022年12月17~18日线上举行)。

21、2023年2月19日,在武汉参加中国数学会2022年学术年会,作题为《晚清汉译日本中学数学教科书研究》的小组学术报告(该会议于2023年2月18~22日举行,所作报告是在数学教育与数学史组)。

222023年6月25日,在中国科技史学科的开创与发展——纪念李俨、钱宝琮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上,作题为《1980年全国自然科学史学术会议及学会成立大会研究》的学术报告(该会议于2023年6月24~25日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举行,其学术报告均为大会报告)。

232023年8月1日,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与中国现代科技史暨中国现代科技史专委会成立大会上,作题为《1980年全国自然科学史学术会议及学会成立大会研究》的小组学术报告(该会议于2023年7月31日~8月2日在北京香山饭店举行)。

242023年8月13日,在第十一届中国数学会数学史分会学术年会暨第十届数学史与数学教育学术研讨会上,作题为《“共和国教科书”中的中学数学教科书的底本研究》的大会报告(该会议于2023年8月11~14日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学院举行)。

252023年9月12日,在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主办。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承办的科技社团史编撰经验交流会上,作题为《中国近现代科技社团史研究的路径与规范》的学术报告(该会议于2023年9月12日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举行)。

科研项目

1、主持202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大学数学系及其数学传播活动史料整理与研究(1937~1966)”(批准号21BZS151)。

2、主持2013年第一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院士制度在中国的创建”(批准号13FZS017)。

3、主持“十二五”期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重大项目“科技知识的创造与传播”子课题“现代数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以大学数学系为中心(1913—1937)”。

4、主持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史青年人才研教特别支持课题“民国时期中央研究院的学术合作、交流与奖励研究”。

    5、主持“十三五”期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重大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史纲”子课题“新中国数学史与新中国科技规划、体制研究”。

所获奖励与荣誉

1、2021年1月,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2020年度贡献重大产出出版专著奖。

2、2017年9月,以专著《院士制度在中国的创立与重建》获第三届科史哲青年著作奖(由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与科史哲奖基金会理事会(筹)创办)。

 3、2016年7月,获中国科学院优秀党员称号。

4、2016年1月,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十二五”期间贡献重大产出出版专著奖。

5、2016年1月,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十二五”期间贡献重大产出发表论文(外文)奖。

62015年7月1日,在“向‘一三五’聚焦,为‘创新2020’献力”主题实践活动中,被中国科学院京区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7、2014年12月,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出版专著奖。

82003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首届竺可桢奖学金。

学会、机构和学术刊物任职

1、中国数学史学会理事(2015~2019)。

2、中国数学史学会常务理事(2019~2023)。

3、中国数学会理事(2020~2023)

4、中国科学院院史咨询专家组成员(2017年12月至今)。

5、《中国科技史杂志》编委(2020年至今)

6、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中国现代科技史专委会委员(2023年至今)

指导研究生:

硕士研究生

1、杜良(2017年毕业),学位论文《顾澄数学译著与数学教育活动研究》。

      2、黄金子(2019年毕业),学位论文《萧君绛与代数学在中国的传播》。

      3、郑鸳鸳(2020年毕业),学位论文《民国时期数学名词审定与统一工作研究》。

      4、曾汇(2021年毕业),学位论文《江泽涵与拓扑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5、杨佳伟(2021年毕业),学位论文《<中央日报>与现代科学在中国的传播(1927—1949)》。

      6、徐世宜(2023年毕业),学位论文《美国教育家米尔恩的代数教科书研究》。

      博士研究生

1、朱昊(2022年毕业),学位论文《“毒”在战场之外:1921—1945年中国防毒知识传播活动研究》。

联系方式

北京海淀区中关村东路55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邮编:100190

电子信箱gjinhai@ihns.ac.cn 电话:010-57552598(办公室)